中国式管理的哲学基础 有人认为是“集体主义”(Collectivism) 其实不然。集体主义的奉行者 应该是日本人 所以集体主义成为日本式管理的哲学基础。

那么

⒗喜欢看曾仕强写的中国式管理_第四节 以交互主义为哲学基础(2)吗?那就记住肉肉小|说的域名rourou◦org⒗(请来肉肉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中国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呢?说起来十分有趣 就是我们经常挂在口头上的“彼此彼此”、“互相互相”。用成语来表达 称为“敬人者人恒敬之” 以学术的观点来说 便是“交互主义”(Mutualism)。最明显的表现 就是“一切看着办”。

看着办 看什么呢?看来势如何 再以“水来土掩” “兵来将挡”的方式 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制其宜。拿“不一定”的心情 来寻找此时此地“一定”的答案。从不一定到一定 便是中国式管理的决策过程。

中国人有时候也相当个人主义 因为“推己及人”毕竟以自己为核心;设身处地也不过将自己安置在别人的境遇当中;同样是父母所生 难免有“别人的子女死不完”的差别 以凸显“自己的子女与众不同”的优势。但是 中国人有时候则十分集体主义 牺牲小我以完成大我的事迹 比比皆是。

授权并不是不可能 但是先决条件 要看干部负责到什么程度。干部越负责的时候 已经证明主管越放心授权;一旦发现部属不敢负责 主管立即将权收回。权责之间 本来就说不清楚。说难听一点儿 只有当主管打算把责任全部推给部属时 才会清清楚楚地授权。

我们有时候也善于隐藏自己的能力 藏拙之外 还会藏巧 以免能者必须多劳 而巧者又成为拙的奴。我们不坚持同工同酬 却并不反对自己领的薪水比别人优厚。“不才”只能够自己说 别人胆敢说我不才 不极力用行动来表示说这话的人实际上不比我高明才怪。

一视同仁 也是我们喜欢使用的口头禅。因为中国人说话 讲究“妥当性大于真实性” 说一些听起来比较妥当的话 比这些话本身的真实性要来得重要。个人与个人之间 居于“你对我好 我没有理由对你不好”的交互关系 心与心的感应 成为最有力的约束。关心他 等于把他的心关起来 效果最大。

具体之中有模糊;透明之中掩盖了不透明的部分;明确到不明确的地步;文字自身的弹性很大 怎样解释都可以 便是交互主义的精髓。

从某种层面看 美国式管理同样有很多地方 中国人运用起来 也能够得心应手。这种情况 对日本式管理而言 也说得通。

中国人奉行交互主义 在美国老板的领导下 尽量依照美国式管理而行;在日本老板的主持下 充分依据日本式管理来因应;回到中国老板的公司 马上用中国式管理来互相感应。中国人擅长入乡随俗 适应力极强 步伐调整得十分快速 应该是拜交互主义之赐 一切视情势的变迁而转移。

说好听 中国人善于随机应变;说难听 中国人精于见风转舵。而归根究底 中国人尊奉交互主义 当然“一看脸色不对 赶紧改变”。合理的察颜观色 加上合理的因应变化 便是我们常说的“中庸之道”。

中庸就是合理

朱子当年曾经说过:无一事不合理 才是中庸。后来反而被“不偏之谓中 不易之谓庸”给淹没了 弄得很多人对中庸产生误解。

中庸主义如果称为合理主义 岂不更容易明白真正的用意?合理的因应 便是我们常说的中庸之道。变来变去 目的在求合理 就不是乱变。

合理不合理?答案是很难讲。中国人经常把“很难讲”挂在口头上 意思是合理与否 很不容易论断 必须格外谨慎小心 才能够判明。由彼此彼此来商量一个合理的解决 成为中国式管理协调的主要过程。合理 大家都好说。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中国式管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小说只为原作者曾仕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曾仕强并收藏中国式管理最新章节第六节 因人设事的组织原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