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对解决问题(ProblemSolving)十分重视 却不明白“解决问题往往引发更多问题”的道理。管理之所以越弄越复杂、越来越困难 便是不断解决问题所引起的后遗症日趋严重所致。

自古以来 中国人便知道以化解代替解决。以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的方式 化到没有事情可做 不但轻松愉快 而且不会产生后遗症。化的功夫 具体的表现为合理的推、拖、拉。许多人由于功夫太差 一直不能达到合理的标准 因而痛恨推、拖、拉 实在是因噎废食、反应过度。如果说中国人擅长打太极拳 那么中国式管理的基本精神 就是以打太极拳的方式 来化解问题。太极拳的动作 总括起来 不外乎推、拖、拉的配合 组成各式花样 以求在动态中维持平衡 而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人化解问题的方法 其实也是推、拖、拉的配合运用 虚虚实实

⒊本书作者曾仕强提醒您《中国式管理》最新章节在肉肉小$说全网首发无弹窗免费阅读rourou.org⒊(请来肉肉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真真假假 让人摸不着头脑。

长久以来 中国人一方面惯于使用推、拖、拉 一方面却痛骂推、拖、拉为恶习。好像对自己和对别人采取不同的标准 希望对自己的推、拖、拉行为 有所掩饰。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说起来十分可笑 竟然是“由于西方人不懂得推、拖、拉的真正用意 把推、拖、拉看成不负责任、浪费时间、令人厌恶的动作” 以至中国人也盲目跟着起哄 莫名其妙地痛恨推、拖、拉。

由于这种缘故 年轻人亲眼目睹年纪大的人明明自己偏爱推、拖、拉 却一直指责推、拖、拉的害处 因而觉得年纪大的人不长进 不知洗心革面 怒斥之为“老贼”。更加可怕的是 年轻人不推、不拖、不拉的结果 挨了闷棍 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觉得十分冤枉 因而认为整个环境不够现代化 自以为是新新人类而不能自反自省。

首先 推、拖、拉的时候 有没有用脑筋是问题的第一关键。不动脑筋的推、拖、拉 根本就是浪费时间 对于习惯强调“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中国人而言 我们可以断定是一种错误的动作。善于推、拖、拉的人 却在利用这短暂的推、拖、拉时间 充分地思考:“我到底应该怎么办?”如果没有这么一推、一拖、一拉 连丝毫思考的时间都没有 实在太危险了。幸亏有这么一推、一拖、一拉 还不赶紧用来动脑筋、想办法 更待何时?这才是中国人既聪明又令人看不出来的招数。

其次 推、拖、拉的方向 并不一定朝向别人 有时候也可以朝向自己。若是一味推给别人 有好处不留给自己 对得起自己吗?当然 有坏处都推给自己 不但自己不愿意 别人也会觉得很稀奇。所以推、拖、拉不一定朝向别人 也不一定朝向自己 而是推给最合理的人。有好处 归于最合理的人;有害处 同样由最合理的人来承担。这种合理的推、拖、拉 才合乎中国人所欢迎的中庸之道 无一事不合理 推、拖、拉到恰到好处 自然大家都喜欢。

第三 推、拖、拉可以降低竞争的气氛 不会伤害感情。中国人太喜欢争 似乎无所不争。而且不争则已 一争就很容易不择手段 非争到你死我活 不肯罢休。先哲有鉴于此 为了保存同胞的性命 也为了降低竞争的温度 这才开发出一种用推、拖、拉来争的“以让代争”模式。推、拖、拉看起来像让 实际上也是一种争。不过争得比较斯文、柔软而又缓和 对于容易情绪化的中国人来说 实在是一种保平安的做法。

上司交代部属一件新的工作 部属毫不推辞 马上接受。上司就会觉得这位部属的工作负荷太轻 下次再把新的工作交付给他。如果还是不推、不拖、不拉 照样会给他增加新的工作 造成“软土深掘”的症状 对部属十分不利。万一工作做得不好 还会遭人议论:“什么事情都敢承担 也不想想自己有多少能耐?”同仁眼中 这样的部属不是马屁精 存心讨好上司;便是爱出风头 为了表现不顾一切 反正都不受欢迎。

稍微推辞一下 一方面表示自己并不是闲得没有事做 专门等新差事;另一方面让上司明白自己不争功劳的态度 以免增加上司的麻烦。然后利用这推辞的短暂时间 仔细想一想 这件新工作 由自己来承担合理吗?会不会引起同仁的不满 会不会处理得不妥当 反而引起同仁的批评?会不会让上司觉得原来自己一直在等待这样的工作 有什么不良的居心?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中国式管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小说只为原作者曾仕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曾仕强并收藏中国式管理最新章节第六节 因人设事的组织原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