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鲨以块状的方式消失了,在它们被运往台湾的途中,两名来自KKP,也就是世界自然野生生物基金会菲律宾分行的少妇便会到这儿来。她们在小教堂区的西班牙塔旁有一间单房的办公室,那儿是她们建议渔民将捕鲸转换为赏鲸活动,宣扬其中具有诸多利益的地方。她们也监控着鲸鲨的猎捕。那两名女子步入水中,此时海面上是一大片血水。她们丈量鱼身与鳍的长度---那只动物非常大,她们得拿出建筑师专用的户外卷尺才能完成任务---采取肉样作DNA检测,收集皮肤上海虱之类的外在寄生虫,以及黏于鳃上的内在寄生虫。采来的样本会送到当地的大学,供菲律宾当地做鲸鲨研究。这一季捕获的鲸鲨有二十只,她们告诉我,这些鲸鲨清一色都是雄鲸鲨,只有一只例外。去年的同一个月份,捉获的鲸鲨是这个数目的两倍。由于捕获量逐年减少,帕米拉坎渔夫便移师到更远的地方寻找他们的猎物。

㈣喜欢看[美]提姆·谢..写的寻找白鲸记_在海边进行鲸鲨肉交易(2)吗?那就记住肉‧肉小说的域名rourou.org㈣(请来肉‧肉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这是重复发生的从捕杀一种鱼到另一种鱼的模式。"跳跃手"向来专门追捕大型的海鳐,他们的岛屿就是以此命名的。制作铁钩的打铁人至今也传了三代,因此这项捕鱼活动恐怕也已经进行了五十多年了。大海鳐越来越少的原因,大概是岛上引进了更能增加渔获的汽船。于是,跳跃手转而捕捉布氏鲸,直到它们日益稀少。如今,他们的猎物是鲸鲨,由于它们三十岁前无法繁殖,因此鲸鲨很可能会被人类捕食者消灭。

在海滩上屠宰鲸鲨后的第三天,我再度乘着"RJ二号"出海,我要求在莫好岛沿岸的嘉娜村下船,这地方是多尼欧和他的船员从事长途搜索之旅时过夜的地方。在嘉娜,我发现一艘当地船只正往南航行,以撒网的方式捕捉魔鳐。只要我愿意支付燃油费用,船长便同意改变日常的航线,让我在目的地---卡蜜桂茵岛(CamiguinIsland)的海边上岸。在那儿,我可以找到一小群鱼叉手,他们说不定会有白鲸的消息。

朝北看,便可以清楚看见卡蜜桂茵的侧影。这座岛屿像一只朝地平线展开、直接朝你游来的大海鳐:岛中央的两座火山是它背部的隆起,火山间低矮的峡口是它的前额,而两侧以和缓的弧度倾入海平面的土地,则是海鳐伸展开来的"双翼"。那艘渔船把我和华伦放在靠近岛屿东侧翼尖的沙滩上。

我被带去见面的鱼叉手是拉孟(Ramon)。他住在岛的南侧,我抵达时,他正坐在靠海的屋舍门口的竹凳上等着我们。他的房舍也是一间小商店,出售清凉饮料、香烟、洗衣粉和饼干。拉孟完全不像店东,他沉着、自信,常常动也不动地坐着,回答问题前也会仔细地思前想后一番,而且总是采用深思熟虑后的词汇,心平气和地述说每一件事。他不直接瞪着你,似乎和你保持中等距离;每说完一句话,他就斜睨着你,眼睛充满智慧。他有一张俊美而相当方正的脸,看来五十岁光景,而且身体非常健朗;实际上他六十四岁,因为虚荣,他便把头发染黑了。他说,他大约十五岁前开始从事叉鱼的工作。拉孟有自己的船,它被摆在岸上,一接到通知就能马上出海。现在,他仰赖一名比较年轻的人为他叉鱼,因为这是一份需要反应敏捷和费力的工作。反应敏捷?是的,拉孟解释道:"他必须可以扔鱼叉。不过,最好是带着鱼叉跃出舟中,跳上那动物的背。"

拉孟从凳子上站起来,绕到房子的后方。再次出现时,他手中握着鱼叉。这是一枝典型的鱼叉,锻造的铁柄尖端有一个旋转的固定点,一旦铁柄刺中目标,它就会旋转并锁在适当的位置上。矛柄是一支五英尺长的沉木,对我而言,它像是一支复杂的复制手叉---是美国捕鲸舰在19世纪中叶至末叶时在菲律宾使用的那种手叉;不过,拉孟并不知道原先的设计来自何处。当地的铁匠在鱼叉不见或断了之后,就会另造一个代替品。当地的鱼叉需求量不多,因为只有一小撮人还用手叉捕鱼;现在的尼龙网不但够强韧,更能捉到大型鳐鱼,再说剩下的鲸鲨实在也已经寥寥无几了。台商愿意购买鲸鲨肉的事也传到卡蜜桂茵人耳里,可是当地每艘船每年一只以上的鲸鲨渔获量,实在难得一见。卡蜜桂茵捕捉鲸鲨的船大约十二艘,而且他们都只是漫不经心地猎着鲸鲨。这儿的船员不像帕米拉坎跳跃手般地搜索那些动物,他们只在海面上遇见鲸鲨时,才争先恐后地跑出去,企图拦截它。此外,他们出海撒网时也会随身携带鱼叉,以防万一遇上鲸鲨时可以派上用场;不过,这其中的期盼成分其实多过遇上的可能性。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寻找白鲸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小说只为原作者[美]提姆·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美]提姆·谢..并收藏寻找白鲸记最新章节人与鲸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