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话题未免过于沉重,胡惟庸及时地换了个轻松、快慰的话题,谈到了后宫选秀一事。他早有耳闻,没有出类拔萃的秀女脱颖而出。朱元璋言辞之中,大有怪罪司官办事不力的意思。

胡惟庸对朱元璋说:“我听内廷人说,这次选秀不甚中意。”

朱元璋说:“朕还没来得及一一过目。”

胡惟庸趁机奏报,有两个色艺双绝的人,他觉得应侍奉皇上。

“比达兰如何?”朱元璋问。

此时提起达兰,当然是一种暗示,表示朱元璋没忘记胡惟庸为献美所付出的辛劳和忠诚。

胡惟庸笑而不答。

“光笑是何意?”朱元璋有点心痒难耐,催问是哪两个。

胡惟庸道:“一个叫楚方玉,萍踪不定。”

“楚方玉?”朱元璋早听说过,这不是与苏坦妹并称楚苏的才女吗?朱元璋还读过她的诗呢。

胡惟庸一副胸有成竹的神态。过去战乱,天地阻隔,现在天下一统,想找个人,应当不难,不过总是费时日,他已在着手访察。

“好。”朱元璋说,“你知道朕不光看姿色,也重仪态,更重才华。另一个呢?”

“另一个唾手可得,就在南京。”胡惟庸说,“她是熊宣使的妹妹。”

朱元璋很惊异,也很生气,想不到熊宣使家倒有一颗夜明珠。

在朱元璋看来,家有美女,作为臣僚,应当及早送入宫中,而不是逃避、隐匿。于是他下了口谕,叫胡惟庸去宣熊宣使的妹妹进宫应选。

“还有一点周折。”胡惟庸说。

朱元璋敏感地问:“已经许配人家了?”

“是。”胡惟庸说,“但并未过门。夫家是杨宪的弟弟杨希圣。”

朱元璋说:“这就不好了。朕如强要,不是有君夺臣妻之嫌了吗?”

胡惟庸献计道:“皇上怎么知道熊家女子已许配于人?陛下装不知道,对熊宣使面谕就是了,那杨家还不明智地退避三舍?”

朱元璋露出了满意笑容。

这时胡惟庸的目光又溜向了屏风上写有“苏坦妹”的纸条。

朱元璋发现了他的目光,问:“你看它干什么?认为苏坦妹杀得可惜?”

“人死不能复活,”胡惟庸说,“陛下是不是把苏坦妹当成了一桩心事呀?”

“朕会有什么心事?”朱元璋显然在支吾搪塞,他说,“正如你所言,人已死了。”

胡惟庸道:“人死碑在呀。”

朱元璋惊疑而又高兴,心想,这胡惟庸真是善解人意呀。

从前,朱元璋为了取悦浙西四贤,使他们为他所驱使,朱元璋不惜立碑勒石,曲意晦言,承认自己错杀了无辜,并有向天下读书人忏悔之意,那是收到了良好效果的,不但刘基、宋濂尽释前嫌来归,天下人也传为美谈。

但这件事,一直是朱元璋一块心病,那块沉重的石碑如泰山一样压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朱元璋(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小说只为原作者张笑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张笑天并收藏朱元璋(下)最新章节第127节 叹惋着逝去的一切